基本信息
更多>>
产品展示
详情信息
P0912RS
P0912RS
P0912RS
赫尔曼答:两个概念没有本质的区别,都要求要更加有效率,要提高生产力,要有灵活性,这个应该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“工业4.0”的核心点。至于中国哪一些方面可以引领全球,我觉得中国首先有一个优势,就是中国的规模:中国市场的规模,我们客户的规模,中国行业的规模,这种规模优势世界上其他国家确实是很难比拟的。
另外,中国制造业相当一部分的产能是中小企业所带来的,而不是大规模的大型企业联合体生产出来的。所以我觉得在中国的一些行业,比如像华为这样的企业,他们可能已经进入了超大型企业的层面,在未来他们有很大的潜力。他们有可能有能力去提升中小企业,把他们变成大型的企业,变成大型的商业联合体,雇佣更多的员工。所以在未来有各种各样的可能,其实已经有一些大型的中国企业走向了世界,而且他们的规模。我觉得未来要着重把一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,因为中小企业是价值链当中重要的参与者,他们不一定非得是总包商,也可能是分包商。
我们需要支持创新的环境,需要教育系统支持,需要有创新的思维模式
记者问:西门子在中国推进工业4.0的过程中,遇到哪些困难或者阻力,怎样解决?
赫尔曼答:我想现在我觉得大的困难就是耐心问题。因为现在有很多人对于工业4.0的理解有很多的误解,认为可以把它像一个产品从货架上拿下来这么简单,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。这是一个工业的革命,是一个非常长的路径,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。我们回顾一下次工业革命,很多人工的工作开始慢慢的用一些蒸汽轮机来代替。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机器大规模的生产。第三次是自动化。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就是实现物理和网络的融合。任何一次革命都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,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,是一个完整的系统。它不仅是把软件运用在产品上,而是把整个的组织模式进行变革,要求拥有新的技巧和能力。整个的供应链都必须发生变化,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变革,会改变整个制造业,实现非常大的转变。
所以说我觉得大的一个障碍是我们的期待值非常高,但是在现实当中不能一下子实现。
比如说一个大规模生产的制造线,需要专门针对某一个公司或个人的需求进行生产,这是一个思维或者文化方面的转变,是全面的思维方式的重置。所以我们不只是要制造很多的产品,而是要用快、有效的方式生产出的产品。
我认为有创新性的市场参与者是企业,政府应该支持和协助创新,并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。创新的循环必须是从企业层面开始。
记者问:您怎样看待中国制造目前的真实水平?要完成所规划的一些目标,中国制造将来的发力点在哪?
赫尔曼答:中国已经开始从低成本的制造业向制造业发展,更加注重质量、注重定制化。工业发展日新月异,我不知道将来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,但我比较肯定的是大家都需要国际合作的过程。行业之间进行合作,国家之间进行合作,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。


